游记(粤东-南宁-香港)
大二下学期终于艰难的结束了,学期末赶在旅游淡季,马上给自己订了4张机票,给自己规划了两周多的行程:杭州-揭阳,揭阳-南宁,南宁-广州,香港-义乌。
第一站选粤东,除了机票便宜是重要的一点外,也因为潮汕地区的文化、美食都在全国负有盛名,广东的其他城市比如广州、深圳因为高现代化水平,已经没有什么可探索之处,反而是落后一点的地方,能更好地知道本地人的真实生活。
汕头、揭阳、潮州共同组成潮汕三地,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市,其中汕头经济水平最高,揭阳最落后,潮州则文化底蕴最深厚。
飞机落地揭阳,打车去到旧市区-榕城区,就立马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同:一是路破,二是路脏——垃圾都是乱丢的,蟑螂随处可见;同时,因为景观树多种植榕树,所以靠近树根的路面都已经被悉数破坏。
揭阳市区整体的建筑风格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——晦暗无光。别着急,这不是一个贬义词,就像它的反义词“富丽堂皇”不会在所有场合都是褒义词一样。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楼、遍布墙体的电话线、光纤、电力线缆,闪着光的防盗窗,发灰老化的墙体,都指向了一个结论——这里的人非常密集,而且是从比较早期就是这样了。
满溢而出的垃圾桶旁,是配着“广东省省凳”塑料椅和小桌的烧烤摊。我抵达市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,所有的经过的烧烤摊都依旧在营业,路上的人虽然不算多,但总是有那么几个人会经过,你可以说街道是安静的,但是绝对不是北方城市的那种死静。
四点钟,我走在榕江边,这里是整个揭阳最核心的住宅区,江两岸都是高层住宅楼,远处亮着红灯的是揭阳市人民医院,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一栋会发光的建筑。潮湿,是广东地区共有的特征,从体感上来讲,揭阳的气温一定不算最高,湿度也没有江南那么高,所以只是热+流汗,不会是很闷。
根据原本的穷游计划,既然半夜抵达,那么晚上是不要睡觉的,于是我就在小红书看了一下揭阳有什么好玩。事实证明,没有。潮汕文化是存在的,但是只存在于言行举止、口口相传中,想要看scenic spot/man-made attractions,对不起,潮汕什么都没有,文化都被隐藏着大榕树里了。
骑上美团电单车,凌晨4点钟,我来到了进贤门——工地,好多路都被围挡封住,绕了两圈也没看到门在哪里,只看到的是土建的、墙皮掉了两层的土房子和方盒子造型的砖房子。5点钟在携程订了一家一晚一百多的附近的旅馆,准备去休息一会。旅馆本体建筑不低,有五层楼高,在周围一片平房中脱颖而出,就是感觉建筑材料有些诡异,当时也没多想。现在看了一下照片,就是预制块和水泥堆起来的,没有一根钢筋,甚至连外墙都不刷一下涂料,就让建筑主体裸露在外面,可以说是清水混凝土的孪生兄弟污水混凝土了。
广东、福建都归妈祖管,所以妈祖宫在这些地区很常见;同时潮汕地区的祠堂也是很出名的一点。有钱有权的人修祠堂更豪华,但是不意味着只有他们才可以。在我的理解里,祠堂是一个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枢纽,同时也是在人间的和在天上的人的通讯处。同姓的一个宗族使用一个祠堂,这才是中国亲缘社会的最明显表征。老太太闲来无事上上香,小朋友也会来蹦跳蹦跳;儿子开车带老婆回家,祠堂一定会是第一站,告诉祖先他平安归来,或者是感谢祖先保佑平安归来。
祠堂的样式可以有很多种,根据我的一周所见,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:
- 就近隐蔽式:祠堂就在宅院隔壁,通常都不会规模太大或者太张扬,虽然如此,但是一般还是要比宅院的小门要豪华很多,屋脊上的龙、屋檐下的灯笼、门两边的对联,以及一个镶金的门、烫金的名字都是必要的。
- 我家大门常打开式:面向马路,会在长度上拉长,往往里面红色元素有更多,其他和上一个大差不差。
- 名人名家:圈地修建家庙,整体色调更加庄重,黑色屋顶配石板雕刻会是首选。
潮汕牛肉闻名中国,所以午餐吃了一晚牛肉粿粉,好像是16块,然后一碗粉,几个牛肉丸,外加几片牛肉。量不多,但是一口咬下去就知道,牛肉是真的,和在火锅店吃的味道真的不一样。走了一会看到有个特产,叫反沙,好像就是把原本的食物外面糊一层硬壳一样的东西,免去了油炸。味道比较奇怪,有一点地瓜干的味道,同时又有一种东西过潮后的味道,但却是硬的。
下午去了揭阳楼广场,没什么新意,就是一个市民中心,楼是新建的,也没有对外开放,广场上稀稀疏疏几个人影,一个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在广场中央,没有任何美感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座没有美感,只有人文的城市;讲人话,就是没有花哨的基础设施建设,只是人生活的地方。
下午去到榕江北岸,属于比较新一点的住宅区,我住的地方刚好是富人区的中心,一个商业广场坐落在这里。不过,所有区域的道路都有一个通病,就是乱停车问题。这里的停车监控不是用来收费的,而是用来检测停车方向是否正确的。
第二天来到了汕头,虽然作为经济特区,但是市政建设并没有很亮眼。第一站是礐石大桥,其中第一个字是我复制过来的,真的是我见过的最生僻的大桥的名字了。汕头最棒的一点是有海天相接的景观。登上礐石风景区的山峰,眺望整个市区,感觉比珠江还要美。
不过,汕头最有意思的还是旧市区的危房们。虽然打着危房的标,却一点也没有要拆要建的苗头,人和狗都正常进出。防盗窗、遮雨棚布、铁皮、防尘网、线管、水管、装在墙上的照门口的路灯、长的已经到下一家的窗台绿植,都是一座老城生命的律动。没有前轮的老自行车、长出小树的旧铁排水管,都在诉说这座城市作为通商口岸、经济特区辉煌的过去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,四个经济特区有着不同的命运。
塔山是汕头市中心的一座小山,可能和广州的白云山是一个概念,登高望远,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海。山脚下,是英国驻汕头领事馆旧馆,同时也是汕头最好的中学的所在地。山上植被覆盖非常密。
下山打车回揭阳,路过中山公园溜了一圈,下午6点,太阳还没落山,阳光还足够强烈,照射在水面上,产生一片金光,真是“水光潋滟晴方好”的真实体现。
回揭阳又看了下小红书,才知道我一直在富人区,所以才那么无聊,所以骑上美团电单车,去到当地有名的“二奶街”——前几年当地有钱人会在这条街上包二奶,所以名字就这么传开了。这里是夜市的所在地,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、营业那么晚的夜市,但是我自己也不是一个经常逛夜市的人,就买了一盒福鼎肉片、一晚牛肉粥,就已经吃的好饱,至于“昆虫盛宴”,是绝对不敢去碰的。
第二天逛了下老城,看了下真正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,equals to 掉墙皮的房子、没人维护的水沟、乱长的草、到处贴的小广告,就打了个顺风车去机场。顺风车速度令我记忆犹新,充分印证了速度与车无关只与油门有关的理论,丰田卡罗拉在省道跑120并且频繁变道,开车人不心惊坐车人胆寒。
落地南宁,好巧不巧第一晚住宿就在夜市,不会犯和揭阳一样最后才找到夜市的错误了,但是这里人夜市真的很猛,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夜市是和早市相连的。其实还没进市区就看到路上好多好多人在很便宜的卖荔枝,大多在3元/斤的样子,不过还有更低,严重怀疑是秤里有鬼,华强买瓜。
琅西村的夜市还有一点让我很惊异,就是第一次在中国境内看到街角爱情站姐妹。一双漂亮的大腿,绝对不比江浙沪的女孩差,这个也没什么好评论的,只能说明教育程度或者是产业发展比江浙沪还要差很远。
我一向来对所有地区都不会歧视,一是因为鄙视链是无穷的,你笑话贵州贫穷,贵州会讲你娇生惯养;二是中国地区发展本来就存在很大很大差异,这个差异不是个体造成的,而是处于决策者的考虑,也就是“先富带动后富”的那一套说辞落地的结果。
广西的粉我是有点不能接受的,主要是会有酸的感觉,就感觉没有那么好吃;在酒店吃早餐的时候还被推荐了姜汤一样的东西,里面有加一些料,也不是很能接受。南宁的绿化是一流,这个没得说,同时水果足够便宜,可以实现水果自由,海产品的话也不缺。虽然看网络评论说物价已经比较高了,但是觉得还好,可能要比粤东贵一些,但是远远比不上杭州物价,适合没钱的养老生活,这个观点可能会等我去过大理后改掉。
第二天主要去爬了一下南宁有名的青秀山,门票便宜,就是动线设计有点不好,只有零星几个人用走的,其他大部分人都是观光车从西坐到东。点名表扬一下荫生植物园,有点像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的小花园了,虽然没有什么维护,说明南宁的气候真的很适合植物生长。晚上去夜市吃吃生蚝,又吃了一家特别有锅气的小炒店,比较满意。
最后一天去看了一下广西大学,除了学校里有椰子和菠萝蜜以外,其他建筑都是差强人意。在办公楼逛的时候,看到贫困学生被贴在墙上公示,想说这样真的对吗,真的会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的。晚上在邕江附近坐了一会,江边建设一般,不如居民区的一条道路绿化做得好。
第二天一早来到机场,我要封南宁机场为最出乎意料机场,因为在洗手间手机是没有信号的。飞机上看了下南航的杂志,广告是深圳湾一号,wtf何德何能给到我一漏油票经济舱旅客,不过又想了一下还是不要贬低自己了,毕竟谁都有可能赚到深圳湾的房子。落地广州,坐上每一站都是满人的地铁,直奔市中心小蛮腰。
广州之大,一手拿不下。因为亚朵太贵,这次在广州住的是海珠区政府旁边一家新开的如家,体验出乎意料的不错,可能下次也不会一直锁定逼近五星价格的亚朵了,反正是一个人住,有个地方躺就可以。
广州的生活没什么好介绍的,世界大都市,加之我一直在市区,标准的流水线生活。不过还是有几个有意思的点想讲一下:
- 电视可以看翡翠台,这个我非常开心,因为去香港住不起,又想看一下港澳居民的日常翡翠台,没想到广东的电视就可以看。
- 吃到一玩重庆小面意外的不错,以后回杭州还会去试试。
- 去广州美术馆途中意外进入微信总部,是微信团队包了一个艺术园区,很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风格,感觉身心会比在明晃晃办公楼里要好得多。
- 磨碟沙附近广州CBD腾讯大厦特别丑,而且商业融合的不好,清一色打工人。
挑出来讲一下广州美术馆吧,这个建筑的吊顶很有特色,阳光会投射在吊顶布上,在大厅里留下漂亮的放射状的影子。看了两个私人捐赠展厅、一个许固令的脸谱画展,都很有意思,是我为数不多认为的好展,和隔壁的广西博物馆形成了鲜明对比,后者像是在摆地摊。
第二天中午去逛了一下中大,学校里有很多历史建筑,值得之后有空好好逛逛,下午就着急忙慌的赶去广州南站坐高铁去香港了。
这次去香港的原因无非就是机票更便宜,而主要任务有两个,一个是办卡,另外一个就是爬一下太平山,至于看展,那是计划外的事情。
这次在香港住的是比较贵的青年旅舍,不过对于香港这种地方来说,又是在港岛上环,一定是寸土寸金的地方。旅舍老板一定是很讲究的程序员之类的,整个房间采用混凝土极简风,所有的说明与告示都是程序员风格,好像墙上出现了一行代码;床铺还算讲究,床位有设计感,帘子采用磁吸的厚重毛毡板,几乎可以做到一点光也不透。还有比较多设计上的小巧思,我在下面列举几条:
- 厕所的门是百叶窗类型的,同时又可以翻转,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节省空间,同时又可以契合倾斜的墙面;
- 洗澡间是细长条形的,在远离喷头的墙上设计了置物钩,不会和置物架一样对空间产生压迫感;
- 房间提供免费水源,是一台嵌入到墙后面的净水机,看不到本体以及管线,出水冷水直饮,貌似这才是净水机的家庭正确使用方法;
- 洗手池是很有设计感的石质材料,龙头旋钮是分体嵌入墙体的;
- 房间的大门是一个二维码扫描器+自动门禁,需要用力打开,关门则依靠重力。
当天晚上从上环坐了一站地铁到港大,根据功率不是很顺利的找到了上山的路“晨运径”。香港不愧国际一线大都市,山上的洗手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干净整洁,该有的设施全部具备。上山的路非常平坦,路上有几个树丛的缺口,可以俯瞰香港的夜景。犹记得当天晚上舒爽的心情,感觉世界在向我呼唤,然后就是感慨一下香港的高房价不是没有理由的,政府做的比内地要好得多得多,希望自己未来也可以在这样的城市里有一席之地。
第二日早上来到红磡站,这里有港铁”站见”铁路展。港铁作为亚洲地铁领军公司,不仅设计并且建造出适配香港如此高人流量的地铁线路,更和很多中国内地城市合作,指导规划城市的地铁建造。做企业,其实也是在做一种文化,一个公司是否能深入人心,不在乎他手握多少现金、多少项目、有多少成就,而是看他的服务细节、文化传承。上世纪的宣传海报在今天看来也非常有趣,很难想象1986年,港岛线就已经全线通车。港铁的退役列车保传计划也很有趣,MTR公司会把退役的列车拆开,放在全港各地形成休憩空间,抑或是用作科普、或者只是装饰,试问,有谁看到车站里的设施出现在学校里、家门口,并且继续服务,不会会心一笑呢?我觉得这种创意的、有实际作用的小事情,才是艺术、环保、传承。而不是打着传承/环保的口号,大拆大建,或者是另一个极端,一堆废墟也要放在那里,不发挥任何作用。
中午来到M+艺术馆,参观到了Picasso的真迹,我如何形容他的作品呢?他描述自己是一只牛头怪,看了他绘画的视频,你就会知道这是真的。他身上的自满、自信正在外溢,对于画作有自己的理解,初看四不像,然后愈看愈能感受到情感。他擅长抓到重点,然后夸张重点,他的画的神奇之处在于,画面何其抽象,但是因为抽象,才能激发大脑去联想,去思考,譬如:为什么女人的眼睛会一只朝向前方,一只朝向观众,实在引导什么,还是在说“请注意”;《亚维农的少女》为什么要带面具,她们冷冷的表情下面在思考什么?
其实,逛艺术馆是个很累脑子的过程,因为要不断地去问“为什么”,特别对于非写实的画作,抽象让脑子更加奋力的去联想。艺术馆为儿童准备的小册子真的很用心,每到一个有活动的区域,会给出提示,或是摆出同样的动作,或是选择一幅画看一会,想一下画中的人在想什么。Picasso也会“剽窃”别人的想法,不过大多数都是夸张的重绘,在原画的基础上重新去理解,别有一番意味。
M+诠释了艺术中心的最高境界,建筑本身也是艺术,处处要思考,处处有惊喜。互动式的“匣子”展厅,结合iPad来现场观众直接互动,窥探一下他人在想什么;建筑外墙挂有钢网做的小鸟休憩地,给清水混凝土增添自然气息。令人啼笑皆非的画作、批评人民领袖的艺术作品,在这里都可以展出,给人思考,这在境内是永远都无法做到的。这次去,我好庆幸我可以听懂广东话,可以听懂本地人在讲什么,思考他们的思考。讲解员有讲陈维的作品,他原先是记者,后来发现很多东西无法报道,于是成为了画家,就有了《今日不宜拍摄》和《出租服務──看見的空白》,前者是挂着CCTV的路灯,象征无处不在的监控,后者是显示空白的电脑,象征大陆的高墙。
逛完艺术馆,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,“发现美的眼睛”不只是一句口号,艺术有很多时候并不是自然风光,而是一个人的想法以何种的形式得到表达、被人理解。每次看到在画作前拍照打卡的大陆人都会感到为他们羞耻,不仅仅是因为打卡行为,而是那是一种空虚的、毫无意义的记录,哪怕做出手势,哪怕奇装异服,而不是清一色的装扮、清一色的点位,没有传达出任何信息,仅仅是“打卡”literally.
特意拍了一张香港”1997-2047不移不变”的标语,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,只能希望香港能有所保留,不要全盘大陆化,也相信香港可以做到。不久之后还会再去香港,让坚尼地城的海风再次吹拂我的心。